百家博物馆绿道行 成都将把博物馆文化“请进”天府绿道

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15日 09:50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张明海)天府绿道作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支撑项目,是成都向世界文化名城迈进中的重大民生工程和重要文化实践。6月15日,成都市成都市文广新局开展“‘新天府靓成都’百家博物馆绿道行”活动,邀请成都市近百家博物馆代表开展绿道行活动,感受成都市天府绿道建设的初步成效,并将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在下一步将博物馆文化“请进”天府绿道的构成中来。

       来自四川省三都博物馆、成都三和老爷车博物馆、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成都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成都川菜博物馆、华珍博物馆和成都诗婢家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等成都市62家非国有博物馆、10家文物艺术品企业及13位收藏界代表参观了成都市绿道建设的规划及初步成效。

       代表们重点考察了桂溪生态公园园区、玉石湿地的文创产业空间布局、文化建设项目及周边居民构成,结合自身博物馆和企业特色及发展需求对绿道的产业分布以及产业内容如何与区域文化主题衔接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新都丝绸博物馆、天演博物馆等非国有博物馆负责人提出希望绿道在未来的建设中能根据博物馆的馆藏特色和功能特色进行场馆修建,成都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提出希望有多种共建模式以适应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博物馆的展示需求……

       对于参与嘉宾最为关心的入驻点位选择、入驻模式、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问题,成都市相关部门一一进行答复,明确表示绿道不仅可以共商共建成博物馆小镇,也可以根据入驻单位的规模特色及需求选择由绿道建设、入驻单位运营或完全由入驻单位建设运营等多种入驻模式,同时还建议各博物馆可以结合其博物馆所在位置或是发展需要在锦城绿道进行入驻点位选择,而入驻条件也会根据具体的共建方案向市政府争取扶持。

       据悉,成都市文广新局依据锦城绿道建设规划,遵循将绿道体系转化为绿色经济的要求,坚持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共兴的理念于2017年完成了《锦城绿道文化建设策划方案》的制定。方案梳理了绿道建设范围及沿线历史文化资源,摸清了区域内的文化本底,为锦城绿道文化植入提供了史实依据;拟定了锦城绿道都广之野等十景、华都高堂园等三十园的文化植入方案,丰富了十景、三十园的文化内涵;提出了美术、图书、非遗、演艺等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和非国有博物馆、大师工作室等37个项目建议。系统地将天府文化元素植入锦城绿道,构建“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文化体验场景,彰显城市文化价值,努力打造公园城市文化示范带。
四川有个宝藏博物馆,占地73亩,分为8个展馆,超多珍藏品!
三都博物馆